五五世纪- - (中国)微博百科
五五世纪2022-06-07

五五世纪

深度融合产教 聚焦急需紧缺 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专家视角】

  作者 :史倩倩(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潮洛蒙(教授)

  编者按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受到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得到各方高度重视。

深度融合产教 聚焦急需紧缺 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求职大学生在苏州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与工作人员洽谈 。王建康摄/光明图片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面临新挑战

  2020年以来,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冲击,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一是部分行业企业出现缩招停招现象 ,面向高校毕业生 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明显 ,特别是众多互联网“大厂”校招名额大幅缩减 。二是企业线下招聘大量取消或延迟,虽然各类“云上”双选会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了平台,但双方的沟通程度与线下相比大打折扣 。三 是部分毕业生求职趋于保守、求稳 ,不能随着当前形势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合理调整预期,“慢就业”“缓就业”问题突出 。四是校企合作交流减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特别是利用企业资源参加岗位实习和技能实训 的机会大大减少,就业竞争力出现短板。五 是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 、培养方案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和市场需求,源头上还存在“人岗不匹配” 的情况 。

深度融合产教 聚焦急需紧缺 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安徽共青团组织为服务青年就业举办“春暖皖江”系列公益招聘会 。傅军摄/光明图片

  部分省市加强就业工作的经验

  近年来,为克服疫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 的不利影响 ,部分省市加强就业工作,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方面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鼓励头部科技型民营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在毕业生引进、就业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实施首都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计划,重点围绕高精尖产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数字经济 、“京味儿”文旅民俗 ,以及超大城市运行保障等行业领域 ,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 、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培训 。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 ,加强大学生创业板、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组织子基金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 的力度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资金支持 。这些政策都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

  上海市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的通知》 ,动员中央在沪企业 、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本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 。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本市认定 的见习基地进行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的就业创业见习,并享受见习期生活补贴 。受直播带货模式 的启发,“直播带人” 是今年上海多所高校的创新做法 。上海海洋大学首开“直播带人”模式——校领导当主播 ,在直播会场中直接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 ,企业当场伸出橄榄枝 。上海交通大学在环交大周边区域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双创高地 ,并尝试通过教师科创企业创造新岗位,带动一批大学生就业 ,实现了师资整合、资源联合,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次。华东理工大学创新访企拓岗模式 ,联合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联盟单位企业举办的首场专项网络招聘会吸引了近5000名学生参加 ,收到简历超过1.5万份 ,也为今后的人才持续供给开通了“绿色通道” 。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挖掘校友及校友企业资源,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巨额创业融资方案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和校友科技企业提供一揽子融资服务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

  天津市积极实施一系列政策帮助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 ,2020年向超过5000家企业发放大学生以工代训补贴 ,2021年向1.9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近6000万元,建设1500多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实施离校大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效果明显。

  广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与城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一同部署 ,通过建立青年发展监测评估机制 ,精准掌握广州青年发展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 。把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指标纳入城市包容 、创新特质评价体系,抓实青年就业调研 ,动态调整广州青年发展政策,以“赢在广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为引领 ,出台一系列政策切实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 。

  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的对策建议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靠发展 。在目前 的整体产业结构中,科技创新型 、外向型企业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也显示出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在企业提升产业层次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大量适合大学生就业或深造 的岗位。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 。

  一是聚焦产业急需紧缺 ,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衔接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产业结构愈来愈多元化 ,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优质企业纷纷在经济活跃省份增资扩产 ,经济发展 的核心优势正逐步形成 ,以智能化制造业为代表 的企业出现明显人才缺口。地方高校要立足优势特色,紧扣产业需求,统筹布局优势学科专业 ,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 ,向产业急需 的相关学科倾斜招生指标 ,改革学生培养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推动“学科链”“产业链”与“人才链”互促共进 ,为行业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

  二是推动科研助理队伍建设 ,吸纳更多优秀毕业生参与科技研发工作。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团队中应设尽设科研助理岗,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选聘工作 ,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相关工作。这不仅 是完善科研治理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也为创新主体与高校毕业生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 ,有助于培养更多复合型大学生,为他们提供继续深造或高质量就业 的机会 。

  三是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载体,推动产业和人才实现“双聚集” 。如天津市已明确 ,政府投资开发 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创业者 ,以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天津市南开科技创新园 的实践证明,利用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生创新示范实验室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研发、中试 、熟化及二次开发等 ,打造“环高校科创带” ,对引导人才向信创、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行业集聚,向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集聚等均有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 。以产业集聚引育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集聚 ,将成为带动区域未来产业发展 的创新引擎。

  四 是发挥行业协会 、商会等社会组织 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挖掘行业领域 的用工需求。邀请会员单位积极进校宣讲政策措施、释放岗位需求 ,做好面向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和信息对接,针对毕业生群体开设相应 的培训课程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发挥行业保障就业工作合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组织开发 的各类灵活就业岗位,在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的同时 ,利用见习实践机会提早参与企业的项目管理 、市场营销 、品牌传播等活动 ,加深对企业行业 的了解 。

  五是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的贺信中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 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各地方和高校要借政策春风进一步推动教育与产业行业形成合力 ,保障职业院校学生在升学 、就业 、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 ,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5版)

地方国资囊中羞涩 ,青岛部分共有产权房陷尴尬境地******

  近日来 ,一则青岛市城阳区共有产权房难交付 的消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

  消息显示 ,年初有购房者在青岛城阳区区长信箱留言称 ,自己在两年前买了当地一项目的共有产权住房 ,首付款大约150万,当地一国资公司负责出资76万 。等要交付时 ,开发商称市政公司没打款,因此不能交房 ,如果要退房需要缴纳20% 的违约金,国资方面则称“没钱”。

  城阳市政投资集团则回复称 ,城阳市投资集团现正在积极筹措资金 ,解决付款问题 ,已与购房者说明相关情况 。另有类似市民留言称,自己购买 的共有产权房2021年已审核通过并网签 ,但因市政投资公司还未支付首付款,导致2022年底交房时没能拿到钥匙。

  该事件被关注到后 ,引发了业内关于共有产权房、及地方城投资金问题 的讨论 。那么 ,背后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

  区属人才购房政策

  据当地房企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网传内容确有此事 ,主要是地方国资资金支付的问题,退房违约金也 是购房合同中约定的。“有项目涉及到的房源量较少 ,也有拖欠金额比较多 的,此前当地有四家国资公司在做 ,目前就网传的这家有付款问题 ,其他三家都没事 。”

  值得注意 的 是,城阳区此次被关注到的共有产权住房,与传统意义上的不太一样。

  一般而言,共有产权住房 , 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采用市场化方式建设筹集 ,限定套型面积、销售价格 、使用和处分权利等,面向符合条件 的居民供应,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 的住房 。在拍地阶段 ,便会对相应地块 的性质、售价 、出让条件等作出规定 。

  而城阳区这类共有产权房,更类似对人才购房 的支持政策 , 是该区独立出台 、独立于青岛市人才住房政策的阶段性政策,此前曾在当地市场火爆过一段时间 。

  早在2020年3月 ,青岛市城阳区出台聚集人才 的六条举措,其中针对人才“买房难”“买房贵”的难点,将不同层次的人才购房者与区属国有企业的产权比例进行划分 ,由区属国有企业垫付或赠予30%房款。按最初 的设想 ,该政策将持续至2023年 。

  具体而言,可申请住房的人才包括从院士到大专学历等七类,属于一至四层次的人才 ,购房者与区属国企 的产权比例为7 :3,共有期限为8年 ;对于五至七层次人才购置人才共有产权住房的,购房者与区属国企 的产权比例为7:3,共有期限为5年。

  按照产权比例,个人承担购房总价款的70% 、享有70% 的产权,需要缴纳持有70%房屋产权的首付款,并作为按揭贷款抵押物;区属国企承担购房总价款 的30%、享有30% 的产权 ,由其自有资金或其他资金解决,该产权部分不作为人才个人按揭贷款抵押物 。

  据当地官媒当时发文,比如一套房子100万元:人才21万元+单位30万元+贷款49万元 。人才首先付款21%,政策付款30%,剩下部分贷款,这样一来首付比例低,贷款还款压力也会减小。

  共有产权到期后,一至四层次 的人才 ,在城阳区范围内工作并享受共有产权政策满8年后 ,由人才个人提出申请 ,经区属国企同意 、相关部门批准后 ,无偿赠送30%产权;五至七层次 的人才,满5年后,由个人将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的30%产权回购,回购价格按照“孰低”原则。

  在实行一年多后,垫资问题对国企平台公司形成一定考验,有部分地产项目积极介入 ,与四大平台公司合力垫资;当时也有声音称 ,一些房企选择退出共有产权项目合作 。不过 ,在2021年官方发布的名单中,该区有52个房地产在售住宅项目为人才共有产权住房认证项目。

  提振楼市后暂时退场

  城阳区共有产权房政策 的发布,曾在当地楼市激起很大波澜。

  据卓易数据,2019年 的城阳楼市很压抑,成交为近5年最低,全年商品房成交14094套,商品住宅成交10331套。2020年实行共有产权以后 ,城阳楼市量价齐涨,2020年全年成交21216套,共有产权房成为城阳楼市 的“强心剂”,外部因素引发需求提前释放。

  青岛网上房产数据也显示 ,2020年全年,城阳区人才共有产权住房网签11000余套。在共有产权新政刺激下,2020年城阳区楼市异常亮眼,全年新房共成交24850套 ,成交面积2818985.65平方米 ,仅次于西海岸 ,且新房成交量占比全市总成交量的16% 。

  部分地产项目 ,也在该政策刺激下价格上扬 ,有项目从2019年年底 的15500元/平方米涨到19000元/平方米,有项目从19年年底的毛坯12000元/平方米涨到15500元/平方米 。当地还一度放宽人才购房 的门槛 ,共有产权房购买人数再度增加,构成2021年该区楼市成交 的主力。

  不过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 ,城阳区人才共有产权政策出现收紧 ,取消五至七层次人才购置二套房政策,购置首套房政策不变。此外,随着共有产权购房者越来越多 ,四大平台即市政集团 、城发集团 、开投集团以及动投集团 的资金压力有所增大,出现了让开发商垫资也即向后者借资 的情况 。

  后来,本应在2023年结束 的政策 ,提前按下暂停键。2022年4月 ,有购房者询问共有产权停止报名的问题 ,城阳区财政局回复称 ,因即将出台新 的人才住房政策,为确保与新政策顺畅衔接 ,2022年3月31日起暂停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

  同年8月,城阳区公布了新引进人才发放购房券实施方案(试行),为2022年4月1日以后城阳区新引进就业、且在城阳区无商品住房的各类人才发放不等金额 的购房券。

  在整个青岛市层面,则存在有产权型人才住房政策 ,项目销售价格应按照不高于销售时点同区域商品住房售价的80%确定 ;以限定价格购买 的面积 ,按照不同层次人才应享受 的人才住房建筑面积标准核定,超出部分按照同区域商品住房价格购买。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共有产权住房各地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建设 、交付等各个环节都有硬性要求。青岛 的案例更类似以共有产权的模式吸引人才、助力去库存 ,不过城投资金普遍紧张 ,不太可能持续出这么多钱 ,就导致因资金引发 的一系列交付问题 。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过去经济形势好 、政府财政状况好 ,此类问题较难放大。但问题是 ,当前经济压力增大,地方国资若无力承担相关责任 ,就会暴露出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上述情况不会 是个案 ,各地政府需要梳理共有产权背后 的各类资金问题。

  对城阳区乃至青岛楼市 的问题,克而瑞则表示,当地市场即便有修复、也并不会突破2016年 的高点,一 是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 的概率不大 ,购房基数相对稳定,虽然前期出台政策 ,吸纳了一批人才落户、但“人户分离”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市场下行加剧 ,东南沿海核心一二线纷纷降低落户门槛,而所谓的人才新政并没有“先发优势”,前期吸纳 的人才也有很大可能流入这些核心一二线 。

  此外 ,青岛 、济南等地房价收入比均处于阶段性高位,2021年济南、青岛分别达到了8.6年和9.8年,居民整体购房难度不小。卓易数据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1月 ,青岛新建商品房共计成交4460套,环比下降53.36%,同比下降47.32%,受疫情及春节影响 ,成交量环同比均“腰折”。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