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彩网投资平台|- (中国)百度文库
盈彩网投资平台2023-01-31 16:05

盈彩网投资平台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 :持续保持访谈式教育课“热能”******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 :持续保持访谈式教育课“热能”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特战队员正在进行捕歼战斗演练 。图为特战队员沿河堤快速追击。

  身边 的典型看得见 ,平凡的榜样学得了

  今年年初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执勤六中队驻地附近突发山林大火。趁着风势,过火面积迅速扩大。山林植被茂密,火势不断蔓延,形势十分紧急 。

  “队长,让我上吧 !”二级上士孔令杰主动请缨 ,带领几名战友,拿着镰刀和扑火工具,奔向失火现场。

  山势陡峭 ,风向不定 ,稍有不慎 ,就会被困在火中。孔令杰带领大家顶着呛鼻的浓烟,成功开出了一条隔离带,控制住了火势。但这一仗,也在孔令杰和战友们的身上留下了一块块特殊的印记 。

  在支队访谈教育课上 ,孔令杰作为受邀嘉宾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了大家 。

  “我没想到 ,这个当初让我‘拼了命’想要逃离 的大山 ,现在却成了我愿意用生命守护的地方。”授课现场 ,战友们的思绪随着孔令杰的讲述,一起回到了9年前。

  执勤六中队营区地处湖南和广西两省交界处 ,群山环抱 、密林丛生 ,不但距离市区远,而且大多 是山间小路 ,曲折环绕、崎岖不平 。

  新兵下队,刚坐上驶向营区的大巴车 ,孔令杰就有些后悔 。从市区出发 ,车越走越远 ,路越走越偏。抵达中队时已是深夜 ,看见营门口灯光下戒备森严 的哨兵 ,孔令杰突然觉得“像只小鸟被装进笼子” 。

  面对无尽 的大山和陌生 的环境,孔令杰一时难以适应 ,丝毫没有了入伍前 的豪情壮志 。

  孔令杰的转变,源自他 的班长、一级上士胡灵。

  那天,胡灵带着孔令杰来到巡逻区,在离中队最远的一个哨位前停下脚步 。“这个哨位被战友们称为‘苗山红哨’ ,它距离山下一共有303级台阶, 是中队最艰苦的一个哨位 。这个哨位上站 的全 是党员 ,从没有发生过一次意外 !”胡灵给孔令杰讲完哨位的故事 ,语重心长地说 :“历代官兵用心守护的库区,现在传承到了我们手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守好?”

  接着 ,胡灵又将自己一路成长 的故事讲给孔令杰 ,让他深受触动 。

  胡灵新兵刚下队时,中队环境较差,做饭主要靠烧柴 。于是 ,完成巡逻任务之余 ,官兵们还多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上山砍柴 ,然后背回中队晒干劈好、堆放整齐 ,保障大家能吃上热乎 的饭菜。

  大山里落后的生活条件与城市繁华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但胡灵牢牢记住指导员讲 的一句话 :“正 是因为有了山这边的安全,才有了山那头 的万家灯火 !”

  怎样的军旅才算精彩? 是风平浪静一路顺风顺水,还 是历经风雨收获成长?那天回来,回味着班长讲的故事 ,咀嚼着班长说的每一句话,孔令杰 的心中有了答案:“既然来到这里 ,那就要成为这里光荣的一份子 !”

  “面对日复一日 的巡逻工作 ,你有想过换岗工作吗?”“在大山里夜间巡逻时,你害怕吗 ?”“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随着访谈的深入,台上台下交流得越来越热烈。

  “思想教育是围绕人做工作的,一堂好 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能直抵心灵 ,引人共鸣。”在现场观摩的一位支队领导有感而发 。

  从“想让官兵知道”到“官兵想知道”,一字之变反映的是教育理念 的变化 。一堂课只有听者想追问,才会有亮点,才能紧紧抓住官兵的心。

  孔令杰和战友们每两个小时就要围绕库区进行一次巡逻 ,每天24小时不间断 。当平凡的工作被具象后,在场 的许多战友都向孔令杰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

  身边的典型看得见 ,平凡 的榜样学得了。现场的官兵普遍反映 :“这样的身边人接地气 ,这样的身边事摸得着 ,我们喜欢听,也喜欢学 !”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持续保持访谈式教育课“热能”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融安中队政治指导员赵浩钧(中)和新兵谈心 。

  有血有肉 的教育课 ,更能打动兵心

  访谈教育课上,让官兵印象深刻的不只有孔令杰 ,还有特战中队指导员张毅文 。他 的一番深情讲述,将教育课推向高潮。

  仲夏时节,热浪滚滚 。密林之中 ,武警广西总队第二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正在紧张进行 ,张毅文带领官兵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自己的极限 。

  10公里武装奔袭 ,特战队员们要负重30公斤 。此前,他们已经连续进行了5天的高强度训练,大家双腿如灌了铅似 的,每迈一步都那么难熬。加上那几天持续高温,不少特战队员身体都出现不适现象 。

  说起当时的情景 ,特战队员全智尧的表现让张毅文记忆犹新 。由于个头比较矮小,很多课目对他来说比较吃力,在转移模拟人时,全智尧 的手不慎受伤,鲜血直流。

  考虑到武装奔袭后,全智尧还要进行狙击课目比武 ,张毅文便想帮他拿枪,没想到遭到了全智尧 的拒绝 :“如果一名狙击手连自己手中的武器都拿不稳,那他将没有存在的意义 !”

  全智尧 的话给了张毅文很大鼓舞和触动。张毅文在队伍前后来回奔跑,将全智尧这句话传递给每一位官兵。

  “只有在训练场上多流汗 ,才能在战场少流血 ,多胜算 !”配合着情景剧 ,张毅文向战友们讲述着他带领中队官兵不断追梦 、圆梦 的故事。一个个血性突击 的故事,如响鼓重锤 ,在官兵心头回响 。

  访谈教育课上,被邀请的先进典型都和张毅文一样,来自基层一线 。他们中 ,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助受伤群众的英雄 ,也有奋战抗洪清淤一线的党员代表 ,还有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的普通一兵……

  “对于官兵而言,一个个‘张毅文’就 是一面面打赢旗帜 ,引领着官兵吹响战斗 的号角。”该支队领导说,坚定官兵信仰,教育官兵心向战场 , 是访谈教育课的初衷 。事实证明,有血有肉的教育课,更能打动兵心 。

  狙击手杜金浩入伍前 ,特别爱看影片《红海行动》,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像电影中顾顺一样又酷又飒 的狙击手。

  去年,杜金浩在特战选拔中脱颖而出,如愿成为一名特战狙击手 。他说:“相比于电影里 的艺术塑造 ,我现在 的目标更明确了——要像张毅文指导员那样 ,勇敢追梦!”

  “讲故事,胜于讲道理。只有不断拉近听者与讲者之间的距离,想方设法吸引官兵‘流量’,才能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该支队领导说 ,从“一人唱好一台戏”到“众人共烹一桌席”,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的呈现形式,创新推进战斗现场话战斗、身教示范教品行、多人共授一堂课等教育模式 。

  唱响教育主旋律,呼唤更多新创举

  现场观摩这堂访谈式教育课后,该支队警勤中队指导员黄宇立最大 的感受是:“教育创新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变革 、推陈出新 ,既要注重外在形式 ,又不能偏离塑造正确价值观 的主线。否则,只会陷入模式化、概念化。”

  曾几何时 ,黄宇立一度苦恼该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让授课效果更好 。每次备课 ,他都挑灯夜战,到处搜集素材和资料,可最终还 是收效甚微——

  台下官兵不 是“你滔滔不绝 ,我没有感觉” ,就 是“你有你 的大道理 ,我有我 的小确幸” ,或者“讲得挺有道理 ,但和我 的实际生活还有距离”……

  受访谈式教育的启发,前不久 ,在一堂有关“如何预防手机失泄密”的教育课上,黄宇立另辟蹊径。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他邀请一级上士陈龙生为大家演示手机失泄密场景。

  陈龙生曾连续两年获得总队通信专业比武第一名。在演示和互动环节,他通过电脑向一部手机发送了一个被伪装成游戏链接 的木马程序 。随后 ,这部手机上几乎所有的信息便在电脑上一览无余。官兵们惊叹之余 ,纷纷感慨 :“以前 ,这种情节只听别人讲过,还真没亲眼见过,原来手机失泄密离我们真不远 !”

  小张作为中队文书,需要经常统计许多信息 。为了图便利,他曾想出一个“妙招”,在微信里发布通知后,很快再选择“撤回”,他认为这样既能快速下发通知 ,又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一举两得 。

  “幸好自己当时没有这么做 !想想真 是后怕 !”课后谈论环节,小张心有余悸 ,不但及时检讨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想法,还和大家讲述了正确使用微信、依法严守保密规定的重要性。

  思维一变天地宽 ,丰富的授课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该支队政治工作部主任杨侃认为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观念大融合、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教育不再只 是一堂课,而 是一个“生态圈” ,既要做到与时俱进,又不能出现本末倒置 ,既要做到“百花齐放”,又不可过于“标新立异” 。

  不久前 ,红瑶族历史上第一位女企业家陈英花,身穿瑶族盛装 ,将自己亲手绣 的党旗送到了融水中队。与她一起同行的还有10多名瑶族群众,她们都 是历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毕业的学生。

  为了进一步让新兵了解驻地文化和乡土人情 ,激发官兵献身岗位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融水中队指导员林远峰以党日活动 的形式开展了一次访谈教育课。课上 ,林远峰特地邀请了当地苗族芦笙队队员和红瑶群众一起来到中队 ,和官兵面对面交流 。

  过去,由于祖祖辈辈奉行“狗不耕田 ,女不读书”的陋习,一代代红瑶女孩被隔绝在深山之中。为了让更多红瑶女孩学到知识 ,该支队一茬茬官兵自发捐款建起“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30多年来 ,近600名红瑶女孩从学校毕业,走向外面 的世界 。

  “因为有了‘红瑶春蕾女童班’ ,我才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才有了走出大山的动力 ,有了创业的勇气。”陈英花和在场官兵谈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听着陈英花的创业故事 ,官兵们对“红瑶春蕾女童班”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 的一点爱心 ,可能会改变几代人 的命运 。”

  上等兵杨宏来自云南大理 ,从参与驻地扶贫活动到见证驻地村庄发展变化 ,他深有感触地说:“这里和我的家乡一样,都在大山之中,没有什么能比看着自己‘家乡’ 的变化更让人振奋,我会更加努力守护驻地的安宁!”

  从教育方式创新到教育理念革新,从优质课程打造到人才队伍建设,该支队以访谈式教育课为契机 ,逐步打开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路子 ,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溢出效应” 。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 :持续保持访谈式教育课“热能”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开展访谈式教育课 ,特战中队指导员张毅文作为访谈嘉宾,和大家分享自己 的奋斗故事。

  好教育当念“真字诀”

  ■王 旭

  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集训以来,各级加紧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深耕新作 ,推进重构重塑。举凡各种创新之变 、破立之举,莫过于念好一个“真字诀” 。

  真对接官兵 。搞教育不 是搞“空中楼阁”,说到底还是做人 的工作,在教育“供给侧”上,要牢牢地让“供给端”精准对接“需求端”,守正创新使教育直抵官兵心灵。反观我们现在,一些单位领导嘴上喊着教育革新 ,但干的仍然是单向度“输出”的工作 ,没有针对性 ,也不讲因地制宜,一些标新立异 、大道理朗朗上口而战士并不喜欢听的课被推为样板 ,让教育陷入一潭死水 。

  真发动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根本在于铸魂育人,关键在于发动好官兵。在教育中,不妨改“一言堂”为“众筹式” ,一方面坚持领导带头 ,发动各级各岗位助力,另一方面把受教育者纳入教育“链路” ,让他们真评教 ,甚至反哺教育资源库,真正形成“大教育圈” ,让教学相长 、人人受益。

  真转变形式。哲学上 ,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争执永无止境 ,但在教育上,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好 的教育内容同样重要,永远都是好课 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时代发展变迁,网生代官兵渐成主流,如果不能通过好的载体、形式 、方法,第一时间撬动他们 的心灵,就很难让教育课入脑入心 。只有不断总结创新方式方法,适应新 的形势任务 、新 的部队实际 ,不断改进教育形式 ,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

  (余海洋、张亚博摄)

东西问·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丨尹俊:中国式现代化为何 是一种“创新论”?******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 :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一种“创新论” ?

  ——专访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尹俊

  中新社记者 李双南

  编者按 :

  现代化 ,一场跨越数百年、关涉五大洲的全球社会大转型,贯穿经济、科技 、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巨变。中国 ,无疑也 是这历史进程中 的一部分 。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的现代化蔚然成潮。中共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 ,为何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其本质要求究竟为何 ?为何能打破“历史终结论” ?“东西问”特稿专栏藉此推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策划(二) ,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进行解读。

  中共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何为中国式现代化 的根本特征?中国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有何差异 ?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理论创新 的可能性?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尹俊。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感叹 :谁能解释中国经济,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您的研究而言 ,中国经济 的复杂性何在 ?

  尹俊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 ,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经济奇迹 ,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 是经济学界最热门 的话题之一 。中国经济之所以具有复杂性 ,既因为中国人口众多 、各地区差异较大等特殊国情 ,也因为新中国70多年 的经济发展历程,不能简单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转型”来概括 ,突出表现为两类转型的叠加。

  一 是中国经历了两次经济体制转型 。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为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完成了向市场经济体制 的转型。二是中国经历了两次经济发展转型,即从“重工业优先发展” ,到“经济高速增长” ,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这使得中国 的经济发展道路 是“发展转型”和“体制转型”叠加 的双重转型道路 ,也可概括为“转轨发展”,即“在转轨中发展,在发展中转轨” ,这就带来了中国经济 的巨大复杂性。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图为首钢园展区。牛云岗 摄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图为首钢园展区 。牛云岗 摄

  中新社记者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

  尹俊 :中国式现代化 的根本特征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也 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最大优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 、文明蒙尘,一些先驱者就已开始探索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中国式现代化 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现代化 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 ,按照中国人民 的意志去实现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短短六个字,内涵非常丰富,既意味着现代化的目标 是中国式 的 ,也意味着现代化 的手段是中国式的。因此 ,中国式现代化是手段与目标的双重结合 。

  什么 是中国式 的现代化目标呢?除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追求 的“民富”“国强”的一般性目标之外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初心使命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更强调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 的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 、人的幸福生活、人民 的福祉作为现代化的中心目标来追求。中国式现代化 的目标不是“单向度” 的,而 是多维度的 。

  什么 是中国式 的现代化手段呢 ?与时俱进地擘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确定不同阶段 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 ,并为之接续奋斗, 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方式,也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 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 。打个比方,西方国家政党推动现代化的手段类似“擂台赛” ,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中国式的现代化手段 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接力赛” ,因而能够做到“积跬步而至千里” 。

市民在苏州金鸡湖畔跑步健身。王建中 摄
市民在苏州金鸡湖畔跑步健身。王建中 摄

  中新社记者 :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探索 ,有哪些值得中国借鉴之处 ?

  尹俊 :现代化起源于西欧 的资本主义文明和工业文明,几百年来 ,简而言之 ,世界各国现代化成与失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现代化的失败可能在于迷信“放诸四海而皆准” 的模式或标准 ,现代化的成功必然取决于“一般性”规律与“特殊性”国情相结合下 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

  因此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其他国家在现代化“一般性”方面 的探索 是值得中国借鉴 的,但是现代化“特殊性”方面 的探索是无法直接借鉴 的。

  何谓“一般性”规律?比如各国现代化都必须一以贯之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动力 ,以人 的福利为目标。这方面的“一般性”体现在各国之间可以相互比较。比如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无非 是通过总产值、国民收入(或人均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的比例 、城乡人口比例、某些工业品 的绝对产量(或人均产量)等经济指标来区分是否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但现代化也有“特殊性”。比如各国要因时因地制宜 ,建立适应本国生产力发展 的生产关系和符合本国国情特点 的上层建筑。与经济现代化不同,各个国家的制度差异很大,并且难以像基数或者序数一样比较 。换言之,没有一个制度现代化的标准 。遗憾 的 是,历史上人们往往想当然地,把已经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制度作为制度现代化 的标准 。这一观点或者偏见,主要受发展主义思潮影响 。为了便于抽象研究 ,发展主义 的主流思潮试图把现代化的一切问题都归于纯物质利益的分配,比如把政治 、经济和自然环境的问题,转化为物质利益在政府 、市场、社会等主体中 的分配问题 。对于现代化带来 的问题 ,比如贫富不均、失业、环境破坏、种族冲突、军备竞赛、战乱等 ,则认为可以被物质发展的成就所掩盖;或者说,只要物质经济发展了 ,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而漫长的世界现代化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 ,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注定无法成功。

航拍雄安新区郊野公园秋景。韩冰 摄
航拍雄安新区郊野公园秋景 。韩冰 摄

  中新社记者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 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 :“补课论”、“趋同论”和“创新论”。为何您 的著作赞同“创新论” ?

  尹俊:改革开放以后 ,曾经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中国是在落后生产力 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的,不得不回转头来“补资本主义的课”,通过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 。这种“补课论” 的错误在于 ,1840年以来 的中国现代化实践已经证明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是走不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灵活创新体制机制, 是为了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 ,奠定向高级阶段迈进的物质基础。

  另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 的区别以后会越来越不明显。这种“趋同论”的错误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实行的 , 是同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分配原则根本对立的 。即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 ,甚至都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仍不同,比如资本主义难以摆脱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问题,而社会主义有制度优越性 。

尹俊今年出版的新书《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 。受访者供图
尹俊今年出版 的新书《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 。受访者供图

  中国式现代化 是一种“创新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 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长期过程 , 是一个伟大 的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的长期过程 , 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 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也包括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 的实践创新将给理论创造 、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会带来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我们不能辜负这一时代 。(完)

  专家简介:

  尹俊,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五年规划 、习近平经济思想 、数字时代 的组织管理等 。已出版《中国式规划》《经济低碳化》《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领导力的本质》等著作,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等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今年出版 的新书《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 :重读厉以宁》,综述和提炼了中国特色经济学 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盈彩网投资平台地图